盤點!2018年廣州金融十大新聞出爐

本地和外幣存貸款增長率在大城市中排名第一,新增海外上市公司是過去幾年中最多的,廣州金融首次舉辦世界灣區推介會...... 6月17日,2018年“廣州金融白皮書2019”公佈。廣州金融十大新聞。

盤點!2018年廣州金融十大新聞出爐

1、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增速居大城市第一位。

截至2018年底,廣州本地及外幣存款、貸款餘額9.55億元,同比增長11.7元,居廣州、沈金五大北方城市之首。其中,存款餘額5.48億元,比上年增長67億元,全年增長349.1億元,本幣和外幣貸款餘額4.07億元,比上年增長194億元,全年增長652.5億元。

2、新增境外上市公司為歷年之最。

2018,廣州市地方金融監管局會同國內外主要證券交易所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和宣傳,幫助上市公司及時掌握國內外上市政策,引導合格企業赴香港境外資本市場、聯合國證券交易所上市。德國和日本。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境內外上市公司160家,新增了新的領域。九家外國上市公司是過去幾年中規模最大的。

3、廣州金融首次舉辦世界灣區推介會。

5月14日至21日,2018年廣州金融世界灣區推介會在東京,三藩市和紐約三大灣地區成功舉辦。此次推介會的推廣,促進了廣州金融開放和國際化的步伐,吸引了各種國際金融機構和人才在廣州發展,並作為黃金博覽會的角色,成為廣州金融交流的重要視窗和國際平臺。合作。我們將幫助打造廣州城市形象國際交流年和國際品牌推廣年,增強廣州金融的國際影響力,推動粵港澳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4、在全國率先出臺決勝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三年行動計畫。

5月15日,率先在全國發佈《廣州市決勝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三年2018年廣州金融十大新聞 301 行動計畫 (2018—2020年)》。其中包括規範地方金融實踐,完善地方監管體系,建設廣州地方金融風險監測與預防中心,建設廣州地方金融資料庫,推廣風災風險管理體系,人才建設,以及非法集資的處理。在這個國家有一定程度的創新。這個城市新的金融業總體上是健全的。截至2018年底,廣州金融風險監測與預防中心對全市5.5萬家企業進行了調查,發現了1016家風險企業。

5、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廣州分行全面落地。

7月9日,建設銀行廣州分行掛牌,11月22日,中國銀行廣州分行揭牌,標誌著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全面登陸廣州。截至2018年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廣州分行境內外存款餘額2.31萬億元,貸款餘額1.58萬億元,為廣州經濟發展和重點專案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援。

图片9-3

6、首個出臺金融擴大開放專項政策的一線城市。

8月30日,“關於擴大對外開放,改善金融國際化的實施意見”正式發佈,包括放寬對外資准入的限制,減少香港資助的澳大利亞金融機構的准入門檻,支持實施試點優先業務,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深入參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支持外資金融機構審批。廣州是第一個實行金融擴張和開放特殊政策的城市。截至2018年底,廣州共有79家外資銀行機構和33家外資保險公司。南沙自由貿易區啟動了合格海外有限合夥人(QFLP)和合格海外普通合夥人(QFGP)的試點計畫,在首個美元結算中進行跨境船舶租賃資產交易,開創了外資金融合作試點專案根據CEPA框架。

7、亞洲金融智庫落戶廣州並召開首屆年會。

11月20日,由亞洲金融合作協會發起成立的亞洲金融智庫正式落戶廣 州,同日召開首屆年會。年會發佈了智庫首份年報 《亞洲金融觀察 (2018)》 及 《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報告 (2018年度)》,對亞洲金融業發展和穩定進 行了初步評估,為粵港澳大灣區的金融發展提出建議。智庫的落戶將促進廣 州深度參與共建 “一帶一路”,推動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

8、嶺南金融博物館開館。

嶺南金融博物館於2018年12月17日開業,歷時七年籌備。嶺南金融博物館館藏超過8500件(套)和500件展品,已成為嶺南金融文化研究、展覽和交流的重要平臺,填補了中國南方地區沒有金融綜合博物館的空白。

9、廣州市金融行業黨委正式成立。

12月29日,廣州金融業黨委正式落成,成為全市“兩新”領域的14個產業黨委之一。金融業黨委的成立,將大力推進廣州金融業的金融領導,創新党的建設模式,增強党的建設活力,努力開創党的建設和金融業的新局面。相互促進,相互促進,共同開發新的顏色。該發展為新時代金融時代党的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紅色引擎,打造“廣州品牌”。

10、廣州保險業 “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成效凸顯。

截至2018年底,廣州保險業總資產383.03億元,同比增長29.4億元。有5個保險機構,101個省級保險機構。146專業保險仲介法人實體。全年保費收入116.86億元,同比增長31.6億元,保險深度達到5.09元,保險密度達到人均7802元。非車輛保險業務在財產保險中的比重和新型單期保險支付業務有了較大的增長。中短期和長期存款及高現價產品的新業務規模縮小。保險業逐步回歸原點,提高了發展品質,提高了服務能力。